欢迎访问小胖丁资讯网,新时代综合信息资讯门户!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综合资讯男孩起名叫陈老七好吗探访地球独生子陈老七

男孩起名叫陈老七好吗探访地球独生子陈老七

2025-07-15 未知 阅读:

9月的铜仁,风中仍裹挟着一丝潮热的气息。记者乘车从江口县城出发,驶往梵净山脚,沿着盘溪河畔逆流而行,一路蜿蜒,藏匿在深山中的大铁门渐渐映入眼帘。

“现在里面有6只黔金丝猴,其中有3只是在这里繁育长大的。”梵净山野生动物救护中心饲养员陈老七一边介绍,一边为记者打开救护中心的铁门。

今年48岁的陈老七,本名叫陈靖,皮肤黝黑,笑起来眼睛弯弯的。因在家里排行老七,大家都习惯叫他陈老七。记者注意到,他的双手布满了大大小小的伤痕,那是他常年救护饲养野生动物留下的“军功章”。

陈老七正在给黔金丝猴喂食。

1994年,初中毕业的陈老七,怀着对野生动物的喜爱与好奇,进入太平镇试验场(现救护中心)工作,从事黔金丝猴及其它野生动物的救护和饲养。

参加工作第二年,陈老七就亲眼看到了小黔金丝猴的出生。纵然时间已过去20多年,当时的画面他至今仍历历在目。

“小小的,在母亲怀中,毛发还是湿润的……”陈老七用温柔的语气描述着当年出生那只小黔金丝猴的样子。

“我是第一个发现猴宝宝出生的,发现后赶紧上报给领导,大家都很激动,后来我们给它取名叫作‘咪咪’。”陈老七说,“咪咪”是第一只在救护中心出生的黔金丝猴宝宝。

陈老七在黔金丝猴笼舍挂置新鲜的树叶食材。

陈老七所在的救护中心,建立于1990年,主要是保护、研究和救助以黔金丝猴为主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,同时也承担着以研究黔金丝猴行为和繁育生态学为主的科研项目。

近年来,救护中心先后成功繁育了三代黔金丝猴幼猴,繁殖周期从3年一胎缩短至2年一胎,人工繁育技术逐步成熟。

调皮的黔金丝猴跳到陈老七肩膀上玩耍。

“野生动物的救助和保护,是一项技术活、难活,得耐心加小心。”陈老七说,黔金丝猴对食物很挑剔,随着季节的变化,对食物的需求也随之变化。他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,就是上山采集黔金丝猴所需的新鲜树叶,再清洗、消毒,保证猴儿们吃上干净新鲜的树叶。

每当说到黔金丝猴,陈老七能够滔滔不绝地谈上很久。

“现在正在建新笼舍,建好后猴儿们就有了新的游乐场”“每一只黔金丝猴都有自己的档案”“黔金丝猴就和我的家人一样,它们健康我就快乐,生病了我也跟着难受”……

黔金丝猴个体档案记录表。

盘溪河畔的救护中心。

陈老七介绍,救护中心对黔金丝猴未采取任何驯化措施,目的就是保持它与生俱来的野性,这其实是他们工作中尤为重要的一点。监测保护和研究仅仅是手段,让其自然生长才是目的。

救护中心成立30多年来,救护的珍稀野生动物有黔金丝猴、白颈长尾雉、金雕、黑熊、藏酋猴、猕猴、豹猫、红腹角雉、红腹锦鸡等重点野生保护动物。自2018年开展系统统计以来,开展救护工作165次,共救护包括黔金丝猴在内的野生动物34种264只(条)。

正在进食的黔金丝猴。

黔金丝猴由于数量稀少,只生活于梵净山,且警惕性高,始终在人们面前披着神秘的面纱,被称为“地球独生子”。

“希望在我们的努力下,能够繁育出更多的黔金丝猴宝宝,让更多人了解并爱上它们。”陈老七说。

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王瑶 金秋时

编辑 王剑

二审 王远柏

三审 干江东

只有选择正确的关键词才能使网站SEO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

中原文学期刊

杂志期刊投稿期刊

智慧农业导刊期刊

© Copyright (c) 2023 小胖丁 版权所有

声明: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备案号:冀ICP备2023004586号-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