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访问小胖丁资讯网,新时代综合信息资讯门户!
当前位置:网站首页综合资讯林业专业合作社起名老三线之黑龙江五常七峰

林业专业合作社起名老三线之黑龙江五常七峰

2025-07-15 未知 阅读:

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,国际局势日趋紧张,我们同时面临着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,1960年,中苏关系彻底破裂,两国在边境剑拔弩张,美军1964年发动对越南北部的大规模轰炸,正式介入越南战争,战火一度燃到我国南疆。面对美国、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态势,毛主席审时度势,于1964年做出三线建设的伟大决策,“备战备荒为人民”、“好人好马上三线”是那个时代的冲锋号。

备战、备荒、为人民

所谓的三线,一线为边疆和沿海,三线为西南的云、贵、川,西北的陕、甘、宁、青,同时还包括晋西,豫西、湘西、鄂西、粤北等十三个省市和地区,二线介于一线和三线之间。由于当时我国的工业主要集中在一线的东北、西北,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工业区,为此一线大批战略骨干工厂整体搬迁或部分搬迁到三线建立大后方。与此同时,为了与敌人进行持久战、消耗战,根据中央要求,全国各省,无论是一线、二线、三线地区,都要发展省属小三线工程,小三线工厂重点生产步枪、轻机枪、重机枪、高射机枪、迫击炮、中小口径火炮以及弹药、炸药、引信等,可以保障营连级的常规兵器装备。

三线建设示意图

黑龙江省在三线建设时期主要发展的是小三线,主要建设区域在五常、尚志、通河等县,建成了包括长林机械厂(9229厂)、向阳机械厂(327厂)、前进机械厂(9221厂)、双阳机械厂(967厂)、东风林业机械厂(9203厂)等。

双阳机械厂

三线建设第一阶段建设主要集中在1965年-1966年,1967年开始,因一些原因导致大部在建项目停滞,而1969年3月,中苏在珍宝岛爆发边境冲突,大战一触即发,珍宝岛冲突发生后,我国加强了三线建设力度,停工的项目重新启动,同时增加了一大批国防新建项目。1969年4月,五机部决定在哈尔滨东部山区建立生产常规兵器的兵工集群,东风林业机械厂就是其中的一个,主要生产迫击炮弹。

珍宝岛反击战中我边防战士

1969年5月,五机部、黑龙江省国防工办等单位组成七人联合领导小组,经过多地勘探,最终将迫击炮厂设在五常县冲河公社(今五常市冲河镇)红卫林场七峰山脚下,命名国营东风林业机械厂,军工代号9203,通讯地址为五常县4号信箱。之所以取名“林业机械厂”,主要出于保密因素,冲河附近分布多个林业局,因此以林业机械厂命名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国营东风林业机械厂在1969年夏破土动工,主要对口援建单位为:齐齐哈尔建华机械厂(672厂)、哈尔滨建成机械厂(624厂)、华安机械厂,当时五常县政府组织大量社员、林业工人支援东风厂的建设,期间组织数次大会战,他们与专业建设队伍和援建单位一道在七峰山脚下昼夜奋战。1970年6月,五机部决定将576厂整体合并到东风厂,生产产品由单一的67式82毫米迫击炮炮弹增加了67式木柄手榴弹和枪榴弹。

67式82毫米迫击炮及炮弹

67式木柄手榴弹

东风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实行的是军事化管理,生产车间为连,车间主任为连长,工段长为排长,生产小组长为班长,(例如:工具车间就称为八连)。每天职工们听广播上下班,军号声是那个年代的主旋律。

70年代初,我国处于高度战备状态,同时对越南、阿尔巴尼亚等国进行大规模军事援助,为此国内军工生产任务应接不暇,东风厂的效益也一直不错,厂区建设也越来越好,最早的职工家属住房是土房子,而新建的是单元楼,单身宿舍楼、职工食堂、职工医院、职工俱乐部、子弟学校、灯光球场相继建成,同时厂区内还设有理发店、澡堂、冰糕房、商店、邮局等,其中东风厂的商店商品非常齐全,商品中包括市面上非常稀缺的上海牌全钢带手表,虽然远离城市,但东风厂就如同一个小城镇,城市里面有的这里几乎都有。

东风厂商店旧址

东风厂远离城市,距离五常县城100公里,距离哈尔滨200多公里,为了便于职工出行,每天有一趟车往返于厂区和五常,如果碰到雨雪天下,道路异常难走,今天看来这区区的一百公里,对于那个时候是很遥远和漫长的,有的职工也会选择乘坐通往山河屯林业局的小火车,这是一种运木材的森林小火车,轨距只有762毫米。

森林小火车

东风林业机械厂的前面有条河,名为响水河,职工称之为前河,厂区后面远一点还有一条牤牛河,职工们叫它后河。响水河是小朋友们最喜欢的地方,这条小河水不深,夏天孩子们喜欢在这里摸鱼、游泳,因为水太浅,想要游泳必须用石头和泥沙将河水拦住,留有一个小口淌水,不然河水会将小水坝冲开,响水河成为东风子弟最美好的记忆。东风厂离山很近,每年春夏,学校经常组织爬山,山上的小野果非常多,树莓到处都是,子弟学校每年的运动会也是一大亮点,还有多少人记得:“七峰山下彩旗飘,运动场上真热闹”的口号?

1979年1月,中美建立外交关系,结束敌对,国际形势发生转变,我国也进入到改革开放,全面发展经济,1980年历史17年之久的三线建设结束,军工企业为了生存,纷纷转为民品开放,国营东风机械厂更名为隆华机电厂,主要生产灭火器材,如灭火器、灭火弹等,军转民后也有过短暂的辉煌,伴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,隆华的经营每况愈下,1994年无奈破产,职工们被分流安置到双城、齐齐哈尔、大庆、鸡西、富锦等地。

如今的东风厂大部分建筑已经不在,遗存的建筑物也满目疮痍、破败不堪,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是一个机器轰鸣、人声鼎沸的军工厂,当年的繁华和喧嚣早已成为历史,永远的定格在那个特殊的年代,“艰苦创业、无私奉献、团结协作、勇于创新”的三线精神在这片土地上将永放光芒......

中国民族博览官网

电脑采购编辑部

农业科技创新编辑部

© Copyright (c) 2023 小胖丁 版权所有

声明: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,根据《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》,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,请通知我们,我们会及时删除。

备案号:冀ICP备2023004586号-2